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渝农办发〔2024〕63号)、《重庆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预算的通知》(渝财农〔2024〕3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4年全县开展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560人,其中,培养经营管理型及农村致富带头人360人(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101人),培育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200人,举办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班50个。
二、重点任务
2024年,全市紧扣全面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全年围绕粮油稳产保供开展培育的人数不低于60%。
(一)重点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支撑粮食生产和大豆油料扩种,聚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分区域、分品种、分技术确定培训内容,遴选我县从事农业,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的18岁-60岁的农民、返乡创业者、退伍军人、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服务等人员为培训对象,分品种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强化绿色低碳、种养结合等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落地应用。加大农机领域培训力度,根据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场、智慧农场等从业所需技术技能要求开展技术培训。责任单位:县农广校;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种植业发展中心、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县农产品市场服务中心、县植保植检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畜牧业发展中心等。
(二)培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围绕经营管理、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风险防控等内容开展系统化培训。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等,分领域、分产业、分层级开展系统培育,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责任单位:县农广校;配合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县种植业发展中心、县畜牧业发展中心、县农产品市场服务中心、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县农业经营管理站等。
(三)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全面开设综合素养课程,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课程覆盖所有培育对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三农相关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耕地保护制度、金融保险制度、乡村治理、农村移风易俗、涉农税务等领域知识,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责任单位:县农广校;配合单位:委属各相关单位、机关各相关科室。
三、专项行动
服务三农领域重大任务,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和农民综合素质素养全面提升,组织实施四个专项行动,开展一项试点。
(一)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专题培训行动。我县是以大豆为重点作物的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将组织开展大豆单产提升专题培训。以大豆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和规模化种植大户为对象,以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常态化农机应急救灾服务队为重点,聚焦主要大豆的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扩大实施专业农机手培育行动,提高农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在适宜区域继续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项培训。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培育行动。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 、农业企业、专业型社会化服务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带头人为对象,开展主体发展能力提升培训,支持组织跨区域学习,帮助拓宽发展思路、优化发展路径,促进产业提档升级。面向上述主体从业就业人员,以相关涉农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订单式组班、定制式培训、师傅带徒弟等方式,提升农民就业能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三)农民综合素养提升整村推进行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培训时长为一天的农民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培训。创新性开展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相关培训,普及三农相关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耕地保护制度、金融保险制度、乡村治理、农村移风易俗、涉农税务等领域知识。举办培训的村应设置一名联络员,负责培训对象和现场教学组织工作。
四、项目资金及主要用途
严格按照《重庆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3年中央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预算的通知》(渝财农〔2023〕38号)有关规定执行。高素质农民培育共需210万元,主要用于为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素养所开展需求调研、线上线下培训、实践实训、跟踪监测、现场观摩、技能比赛等与培育工作相关的费用。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市内培训补助标准为300元/人/天,农民素质素养培训补助标准为200元/人/天。
(一)培养经营管理型及农村致富带头人360人,线下按人均300元/人/天,线上按300元/人标准,共计129.6万元。
(二)培训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人才200人,线下按人均300元/人/天,线上按120元/人标准,共计38.4万元。
(三)农民素质素养培训,50个班次共2100人,培训经费共计42万元。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培育任务。县农业农村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主任办公会等研究部署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将高素质农民培育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将农民素质素养提升纳入农民培育教学课程,全面提升我县农民素质素养。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二)强化体系建设,提升培育质量。县农广校要发挥好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作用,牵头抓好摸底调查、培训组织、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对接,为高素质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鼓励农业企业投身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有偿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将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生产主体及涉农经营服务主体专业人员纳入师资队伍。
(三)加强宣传引导,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对高素质农民的跟踪服务,创造有利于成长发展的政策环境,整合政策资源,引导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农村致富带头人等高素质农民倾斜。鼓励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面向农村致富带头人等高素质农民开展符合规定的信用贷款担保业务,支持参加多种形式的展览展示和技术技能比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示范标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