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聚焦农资辨伪 护航农业生产
近日,种植业发展中心成功举办“躬耕讲堂”第三期专题培训活动。本期讲堂紧扣“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一农业生产核心理念,特邀奉节县科技小院负责人、特聘农技员罗中绪同志,就“如何科学辨别真假肥料,助力农业提质增效”进行了深入浅出、内容翔实的专题授课。
一、聚焦关键问题,直面市场乱象
培训伊始,罗中绪直击当前肥料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他结合自身在基层科技服务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列举了市场上流传较广、误导性强的几种错误案例与虚假宣传,例如夸大单一元素作用、虚构“特效”或“神秘”功能、以低价劣质产品冒充品牌肥料、利用农民追求速效心理进行不实承诺等。这些真实案例的剖析,使大家深刻认识到,肥料质量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品质乃至土壤健康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掌握科学的辨别方法至关重要。
二、详解国家标准,传授辨伪要领
针对如何识别正规合格肥料,罗中绪老师进行了系统性的讲解。他重点强调了肥料包装标签标识是判断其是否合规的首要依据,并详细解读了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明确总养分含量。正规肥料包装上必须清晰、准确地标注总养分含量。罗老师提醒,要警惕那些刻意模糊总养分,或仅标注单一元素含量、中微量元素含量,试图混淆视听的产品。
核实氮磷钾具体配比。除了总养分,包装上还应明确标示出氮、磷、钾各自的具体含量。不同配比的肥料适用于不同的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明确的标识是科学选肥的基础。
认清执行标准与登记证号。每一款合格的肥料产品都必须标明其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以及农业农村部颁发的肥料登记证号。
关注生产企业信息与生产日期。规范的包装应包含完整的生产厂家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及生产批号、日期等信息。购买来源不明、信息不全的产品存在较大风险。
三、强调因土因作物施肥,提升用肥科学性
在夯实辨伪基础之上,罗中绪老师进一步阐述了科学施肥的重要性。他明确指出,“好肥料”不等于“万能肥料”,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壤条件下对养分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他以奉节县主要经济作物(如脐橙、粮油作物等)为例,生动讲解了其需肥特性及相应的施肥建议。
例如,柑橘类果树在膨大期对钾元素需求较高,而叶菜类蔬菜则更偏重氮肥;基肥、追肥的选用也应各有侧重。他强调,要改变过去“一炮轰”式的粗放施肥习惯,倡导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目标产量,精准确定肥料种类、用量和施用时期,实现养分供需平衡,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四、首位外聘专家,授课获赞“接地气”
罗中绪老师作为“躬耕讲堂”开办以来邀请的首位外聘专家,其授课风格与内容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他充分发挥了自身扎根基层、服务产业的实践经验优势,紧密结合奉节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将专业的肥料知识融入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案例中。整个授课过程语言通俗易懂,讲解生动形象,避免了晦涩的专业术语堆砌,真正做到了“通熟易懂,接地气”。学员们纷纷表示,罗老师的讲课“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解决了他们在肥料选购和使用中的许多实际困惑,增强了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火眼金睛”,对今后的农业生产具有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
五、活动成效与展望
本期“躬耕讲堂”主题鲜明,内容务实,组织有序,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它不仅有效提升了参训学员的农资辨伪能力和科学施肥意识,也为规范我县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奉节县“躬耕讲堂”将继续秉持服务“三农”的宗旨,紧密围绕县域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与农户关切,邀请更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乡土人才,搭建起一个常态化、高质量的知识传播与技能提升平台,为全面推进奉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持续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