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草堂镇:“三四五”模式夯实地灾防治
“生命堤坝”
一是三重转变激活“神经末梢”。建立“党员责任区”,培育“防灾先锋”示范户,编制乡土防灾作品,宣教方式从“单向灌输”变为“文化浸润”;开展培训,组织群众参与防灾志愿活动,治理模式从“单兵作战”变为“全民共治”;通过院坝会、大喇叭宣传引导群众自发排查整改沟渠,发现并处置初期险情隐患,群众角色从“被动避险”变为“主动防控”。二是四级防控系牢“血肉纽带”。针对地灾点、山坪塘、支流的隐患,建立“镇—村—网格—联防体”四级防控体系,划分联防单元,推荐党员或村民代表担任“防灾哨长”并签订《联防公约》,明确预警传递、转移组织、互助帮扶“三项职责”,落实排查、巡查、核查“雨前三查”,实现户户监测、十户联防。三是五联机制锻造“钢筋铁骨”。设立智能雨量站,建立微信群,落实3分钟预警,覆盖群众;落实“三包”责任制,做实“一标三实”,采集农户信息,标注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展演练,转移时间从40分钟缩短到15分钟,转移成功率达100%;采取“风险共防、结对帮扶”模式,组建“联防巡逻队、劝导队、应急志愿队”;建立应急物资库、储备物资,设置避险点,分点位绘制避险路线图,实现科技联防、责任联担、演练联训、邻里联助、资源联享五联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