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常年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在130余万亩次、病虫害发生面积在120余万亩次左右,植保在“虫口夺粮”保安全、农药减量化与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据初步研判,今年水稻“两迁”害虫、玉米螟、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仍将是我县粮油作物主要病虫害,且可能呈重发态势,威胁粮食生产安全。为完成重庆市下达的“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任务,增加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覆盖率,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化学农药使用量,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实现“虫口夺粮”,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一)工作思路。立足重大病虫发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强力开展“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统防统治、推进绿色防控、及时应急处置,分作物、分病虫、分区域打好“虫口夺粮”防控攻坚战,坚决遏制重大病虫害暴发危害,提高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覆盖率,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和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工作目标。通过实施“两增两减”行动,确保主要粮油作物重大病虫害达标区域防控处置率在90%以上,重发区处置率达到100%,力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统防统治区病虫危害损失率减少1%,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较上年提高1%;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0%以上;全县中高毒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
二、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根据我县历年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作物品种布局、耕作制度、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2年全县粮油作物病虫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21万亩(次)左右。其中,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小麦等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70万亩(次)左右,应加大防控组织力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重发危害,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预计小麦“四病一虫”发生面积1.0万亩(次)左右。
(二)油菜重大病虫害。预计油菜“两病一虫”发生面积12万亩(次)左右,油菜种植区普遍发生。其中,菌核病中等及以上发生,预计发生面积5万亩左右;霜霉病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4万亩左右;蚜虫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万亩(次)左右。
(三)马铃薯重大病虫害。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主,中等偏重及大发生,主要在中高山马铃薯主产乡镇大流行发生,预计发生面积为11万亩左右。
(四)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计水稻“三虫两病”发生面积26万亩(次)左右。其中:二化螟预计发生面积10万亩(次)左右;稻飞虱预计发生面积约3万亩(次)左右,若气象条件适宜,发生面积将达5万亩次以上;稻纵卷叶螟预计发生面积3.5万亩(次)左右;纹枯病预计发生面积3万亩左右;稻瘟病主要在老病区、常发病区、易感品种上存在流行风险,预计发生面积1.5万亩左右。如气候条件适宜,局部地区将流行大发生。
(五)玉米重大病虫害。预计玉米“三虫两病”发生面积20万亩(次)左右。预计草地贪夜蛾发生有加重趋势,仍以局部重发危害为主,预计发生面积0.05万亩(次)左右,如气象条件适宜和大量虫源迁入,将达0.2万亩(次)以上;粘虫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局部将出现集中危害,预计发生面积0.02万亩次左右;玉米螟在种植区中等程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6万亩(次)左右;纹枯病在种植区中等程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2万亩左右;大小斑病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5万亩左右。
三、主要技术路线
聚焦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实行“一虫一策、一病一方”,分类指导、分区治理、联防联控。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四病一虫”防控。采取“加强监测、及时防控,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技术策略,及早清除病点,压低菌源基数,降低传播扩散风险。对于连片发生地区,充分发挥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强统防统治。
(二)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菌核病防控,兼顾霜霉病、蚜虫等病虫。菌核病采取农艺措施与化学防控相结合,摘除中、下部病、老、黄叶;对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的油菜地,开花前清沟排水;科学选用咪鲜胺、菌核净和多菌灵等农药,保护油菜茎基部,阻断花瓣接触侵染;配合霜霉病、蚜虫防治药剂进行统防统治,确保病害控制在发生初期。
(三)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坚持“适时开展田间踏查、及时发现中心病株,迅速彻底封杀中心病株团”的策略,用好“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低山在4月中、下旬开始施用预防性杀菌剂,中高山适当推迟,见中心病株后施用治疗性药剂。
(四)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水稻“两迁”害虫、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三虫两病”防控。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减少虫源迁飞扩散基数。稻飞虱重点采取“压白控褐”,压低前期白背飞虱虫源基数,控制后期褐飞虱,严防迁入成灾。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上三叶)。二化螟:重发区采用深耕翻田、播前灌水等措施减少越冬虫源基数,主抓一代二化螟防治,积极推广应用杀虫灯、性诱剂、毒蜂杀虫卡等物理生物措施压低虫源基数。挑治二代二化螟,防止虫情扩散蔓延。稻瘟病:常发区、老病区狠抓叶瘟初发阶段和破口抽穗期预防,严防大面积流行。纹枯病:突出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防控,遏制病害扩散危害。
(五)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大小斑病、纹枯病“三虫两病”防控。玉米螟:抓住玉米心叶末期、穗期或幼虫低龄期重点防控关键时期,大力推行秸秆粉碎还田、放蜂治螟、生物防治等措施,突出抓好大喇叭口期的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做好田间调查及性诱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科学用药防控,及时控制当地危害损失,延缓北迁时间,减少迁出虫源数量。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突出玉米心叶期至和灌浆期的防控,遏制病害扩散危害。
(六)果菜茶等绿色防控。在果菜茶等经济作物优势区,综合“替、精、统、综”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推广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生长全程为主线,经济实用、简便有效、农民乐意接受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促进绿色防控措施推广应用,大幅增加绿色防控实施面积。
四、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两增两减”目标,同心发力,环环紧扣,切实抓好以下三项重点任务。
(一)强化监测预警。完善县、乡镇两级监测预警体系,由县植物病虫害防治监测中心牵头建立县级大、小春粮油作物病虫害系统监测点,全年发布病虫情报10期以上。各乡镇(街道)要根据本地实际,以农业部、市农业农村委发布的一、二类病虫为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和病虫害源头区设置田间监测点,适时开展田间普查,监测本地病虫发生情况,准确把握当地病虫发生种类和发生动态,及时上报虫情。在发生防控关键时期,严格执行“一周一报”制度和新发突发虫情当天即报制度。根据县农业部门发布预的报预警信息,结合当地病虫害历年发生情况,开展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二)强化统防统治。各乡镇(街道)要引导培育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的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统一组织实施统防统治7.5万亩(次),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水稻重大病虫5万亩(次),草地贪夜蛾、粘虫等玉米重大病虫2.5万亩(次),力争重点区域、关键环节统防统治全覆盖,切实提高防控效率和效果。加快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集成推广一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着力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
(三)强化绿色防控。加快推广以抗病作物、生态调控、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为主的减量集成技术,融合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优先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促进农药减量。以“双百”建设活动为引领,层层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和技术培训,普及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知识和技能,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绿色防控的良好氛围,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稳步提升绿色防控覆盖率。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防控责任。重大病虫害防控将纳入粮食安全考核内容。各乡镇(街道)要遵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按照“政府主导、属地责任”工作机制,要落实专人负责病虫监测防控工作,层层压实防控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二)强化指导服务。各乡镇(街道)要及时印发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和指导意见,层层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病虫重发、突发区,结合农技随访工作,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防治,打通技术到田“最后一程”,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落地。
(三)强化宣传引导。各乡镇(街道)要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广泛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搞好信息报送。各乡镇(街道)应落实专人向县植物病虫害防治监测中心报送信息,3-4月小春重大病虫、5-8月大春重大病虫、4-9月草地贪夜蛾实行一周一报。对新发突发病虫当天即报。
县植物病虫害防治监测中心联系人:贾开云,联系方式:13038381953 QQ37277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