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 索引号 ]
115002360086581307/2022-00067
[ 发文字号 ]
奉节府发〔2022〕30号
[ 主题分类 ]
应急管理
[ 体裁分类 ]
规划
[ 发布机构 ]
奉节县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2-05-16
[ 发布日期 ]
2022-05-23
奉节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奉节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奉节县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奉节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奉节府发〔2022〕30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奉节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已经十八届县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奉节县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奉节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形势分析- 1 -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效- 2 -

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2 -

2.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3 -

3.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 4 -

4.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5 -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 6 -

1.安全生产防控形势依旧严峻- 6 -

2.自然灾害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7 -

3.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8 -

4.综合应急处置力量亟待增强- 8 -

第三节 发展的机遇- 9 -

1.人民安全需要为应急管理发展提出要求- 9 -

2.党委政府重视为应急管理发展提供保障- 10 -

3.重大战略部署为应急管理发展注入动力- 10 -

第二章 总的要求- 11 -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1 -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1 -

第三节 主要目标- 13 -

1.总体目标- 13 -

2.分类目标- 13 -

3.核心指标- 14 -

第三章 主要任务- 15 -

第一节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15 -

第二节 建设物资储备救援基地- 19 -

第三节 搭建两个平台- 21 -

1.应急综合信息平台- 21 -

2.应急综合指挥平台- 22 -

第四节 建强三支队伍- 23 -

1.建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23 -

2.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 26 -

3.加强社会救援队伍建设- 27 -

第五节 提升五种能力- 27 -

1.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27 -

2.强化监管执法能力- 34 -

3.提升指挥决策能力- 41 -

4.提升救援实战能力- 42 -

5.提升社会动员能力- 49 -

第四章 重点工程- 52 -

第一节 风险监测与灾害治理工程- 52 -

1.自然灾害风险调查隐患排查工程- 52 -

2.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建设- 52 -

3.智能气象协同观测系统建设- 52 -

4.县城区易涝点专项整治行动- 53 -

5.大型桥梁安全防护提升工程- 53 -

第二节 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53 -

1.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工程- 53 -

2.建设应急救援基地工程- 53 -

3.航空救援基础设施建设- 54 -

第三节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工程- 54 -

1.县应急物资储备工程- 54 -

2.县应急管理执法装备配备工程- 54 -

第四节 智慧应急信息化工程- 54 -

1.县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 54 -

2.县智能气象预报系统建设- 55 -

3.县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55 -

4.县防震减灾信息服务平台- 55 -

第五章 保障措施- 55 -

第一节 加强组织保障- 56 -

第二节 加强经费保障- 56 -

第三节 加强监测评估- 56 -

第六章 重点项目清单- 56 -

附件 奉节县应急管理“十四五”重点项目清单明细- 58 -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重庆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府发〔202127号)、《奉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奉节府发〔202116号)等政策文件,《应急管理部关于做好“十四五”应急管理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应急函〔2019179号)等指导文件,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形势分析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市应急管理局正确指导下,应急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控大事故,防大灾害”为目标,以全面推进应急体系建设为主要抓手,坚持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主线,全县各类事故总量持续下降,较大及以上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应急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县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保持良好态势。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以坚决防控较大及以上事故为重点,以加强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素质“三基”工作为重点,以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为抓手,强化责任落实,促进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形势持续好转。

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落实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精神,整合县政府应急办、安监(煤管)、民政、林业、水利、煤管、国土等原来12个部门有关防灾减灾救灾职能职责,组建县应急管理局,各级各部门明确应急管理内设责任机构,全县33个乡镇(街道)设置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建成县、乡镇(街道)二级行政管理体系。建立“两委”(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县减灾委员会)、“四指”(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4个专项指挥部)、“十办”(道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建设施工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矿山安全、旅游安全、城市运行安全、消防安全办公室、工贸安全办公室、特种设备安全办公室)的组织指挥体系,形成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上下联动的“2+4+10”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格局。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我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进一步梳理了我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刚性要求,充分发挥我县党政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自觉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自觉承担着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并带队对本辖区、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本辖区、本行业有序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其他“一岗双责”的分管领导带头履职尽责,督促分管联系行业(领域)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产财产安全。

2.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事故控制和灾害防治成效明显。全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88起、死亡93人,与“十二五”期间同比分别下降33.9%46.6%;发生较大事故1起,同比下降85.7%;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与2015年相比,亿元GDP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分别下降64.29%25%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制订《奉节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0-2022年),完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立1+2+10”工作方案,梳理细化具体任务646项,分解到应急、交通等8个牵头部门,形成挂图作战“一张表,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进度、工作措施,实现问题隐患和整治制度措施二合一。启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深化行业领域综合治理,有效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管控。

改善全县安全生产基本面,提升本质安全。全县改造老旧居住建筑消防设施523幢,在涉老涉幼、文物古建筑、群租房等高风险场所推广安装简易喷淋14套、独立式感烟探测器3800个、电气火灾监控系统29套;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1200公里,3座隧道的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升级,53座桥梁护栏升级改造;全县878辆重点营运车辆接入动态监控,其中“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332台,安装率达100%。持续开展打非治违,关闭煤矿43个,定期巡查20个乡镇的512个封闭井口,修缮加固封闭井口320个;关闭非煤矿山企业9个;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家;取消烟花爆竹零售店200余家。

3.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

防范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建设森林防火一码通检查站(卡点)40余处,瞭望塔3座、扑火营房800m²建设森林防火智能(红外)监控预警系统1座。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实行河道管理“河长制”,实现县域212条河流、54座水库全覆盖。三级河长累计巡河1.4万人次3.3万公里,解决处置问题187个。初步构建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自动气象站,建成了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全县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5处,滑坡、崩塌、危岩搬迁避让109处,纳入群测群防地灾点1564处,专业监测28处。成功处置了2017年“10.4”地质灾害、2019年“6.21”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监测预警能力增强。地质、水文、气象、地震、林业等行业领域监测预警网络基本形成。统筹应急预案修编,形成全县1个总体应急预案、4个专项应急预案、44个单项(政府二级专项)及保障应急预案(分为23类)和33个乡镇(街道)综合应急预案的体系。建立自然灾害预警联动机制,通过奉节新闻网、奉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以及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向社会各界发布气象、洪涝、地质等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启动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统筹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系列应急演练活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普遍增强。

4.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乡镇(街道)采取机关职工、民兵与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加强救援力量建设,各乡镇(街道)建立了不低于15人的综合应急队伍。原“奉节县矿山救护队”和“奉节县森林灭火队”合并成立了“奉节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负责森林火灾、矿山、建筑、危化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救援大队共42人;奉节县消防救援大队所辖消防救援站2个,全县现有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9支、社区微型消防站25个、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115个,共有人员927人(其中消防指战员40人,县政府专职消防员20人,乡镇政府专职消防员54人,消防文员15人,社区微型消防站队员108人,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队员690人)。实施应急救援“指挥官”制度,明确指挥官制度的目标、任务和方向,并强化与周边区县的应急联动。

强化救灾物资储备。购置配备现场侦装备无人机1台、生命探测仪1台、通信装备1套,各类应急设备和装备及物资17000件。完善了应急物资紧急运输机制,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

1.安全生产防控形势依旧严峻。

全县矿山、建设施工等高危行业,落后工艺、技术、装备依然存在。道路交通基础薄弱,公路等级低,临水临崖路段较多,安全设施不完善,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供水、供电、供气、人员密集场所、大型综合体等领域的安全风险日益增多。一些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生产、经营、建设和社会性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安全监管界定不明,法律标准支撑不足,一些生产安全事故由传统高危行业(领域)转向其他行业(领域),风险隐患叠加交织,监管难度加大。

2.自然灾害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奉节县位于重庆东部,集大山区、大农村、大库区特点于一体。境内大中小河流纵横交织,洪水集聚流速快,加之山区河流坡陡流急,突发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足,现有水库等设施滞洪、缓洪能力不足,防洪任务重大艰巨。森林风险防控基础还比较薄弱,火灾风险隐患突出。地质灾害威胁点数量多,异地搬迁及灾害防控工作难度大。旱灾频发,地震灾害不可忽视,植物有害生物灾害和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较大。城镇高风险、农村低设防的状况不容乐观,县城、中心集镇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较弱,部分建筑达不到设防标准,农村建筑质量标准普遍不高,抵御灾害能力仍显薄弱。不少农村人口因灾返贫、重复受灾等问题仍然存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及工作成效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自然灾害风险研判专业技术力量有限,灾害因素及风险点基础资料掌握及研判分析不够精准深入。基层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薄弱,基层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比较缺乏,专业技能水平低下,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专业设备及必要的经费保障。随着城乡发展加快,公共安全风险集聚增大,安全基础条件、基层管理、基本素质总体还有较大差距。

3.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应急管理是一个综合职能的协调运作,应急部门改革后,仍处于体系转换中,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之间、应急管理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的职责边界需要更加清晰、明确。应急联动响应联动关系复杂,被动应急理念占主流,合作机制尚未健全,与原有体制机制不适应、难对接的现象较为突出。县级议事协调机构职能有交叉,乡镇(街道)、村(社区)、管护单位综合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大应急、大安全、大联动”的管理理念亟待加强,区域、部门、军地、政企应急联动机制尚待进一步强化。应急预案体系重构滞后,“统和分”“防和救”“行政管理与专业指挥”等协调配合机制有待完善。全社会关注、参与应急管理及自然灾害防治机制不够完善,应急产业、灾害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亟待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力量薄弱,任务重、压力大,监管责任边界不够清晰,问责追责多,表彰奖励少,造成基层监管岗位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突出,人员流动大,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不高,混编混岗较为普遍。专业队伍的建设和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基层执法水平和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4.综合应急处置力量亟待增强。

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科学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要适应应急体制改革发展需要,实现向“大应急、全灾种、综合性”救援功能转变,缺乏平时预防服务、战时统筹组织的综合应急力量,需要切实解决各自为政的现象,实现“救防并重、一专多能”职能,确保各项应急准备和抢险救援工作的有效实施。装备保障、科技支撑等能力建设比较滞后。现有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主要为生活物资,如棉被、棉大衣、睡袋、折叠床、帐篷等。全县应急物资储备总库设在后山(永安中学初中部北侧居民区内),三个分中心库分别设在永安街道、竹园镇、兴隆镇,其余乡镇(街道)都有少量应急物资储备,存放较分散,需要集中存放管理。物资储备严重不足,物资库房建设滞后,物资调度能力较弱。

第三节 发展的机遇

1.人民安全需要为应急管理发展提出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平安中国建设、全市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我县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城市面貌显著改善、市民素质有效提升、文明行为蔚然成风、社会和谐积极健康。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注度、参与度逐步提升,为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对城市安全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党委政府重视为应急管理发展提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升到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赋予应急管理重要职责使命,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市主要领导多次就应急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各部门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已经打开。

3.重大战略部署为应急管理发展注入动力。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为重庆高质量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进一步拓展了重庆应急事业的发展空间。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科技水平急速提升,物资储备不断丰富,都为全面提升全市应急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

十四五”期间,市应急管理局规划在万州区建设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突出救援支持、协同调度、队伍驻地、日常训练、教育培训、装备保障等功能,形成辐射渝东北的区域应急救援体系布局,为我县全面提升综合应急救援和应急保障能力提供了保障。

第二章总的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国家和市、县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践行“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的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行政管理、组织指挥、制度保障建设,压实应急管理责任,强化安全风险预防治理,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积极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灾害,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奋力开创“兴业兴城,强县富民”新局面,为推动奉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全面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守生命安全红线,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最大限度降低各类事故灾害的危害和后果,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预防为主、源头防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坚持防抗救相结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推进应急管理工作重心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坚持依法管理、精准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应急管理领域法规和标准体系,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水平。创新科技手段和方法,加强事故灾害全过程精准防控,实现精准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

——坚持全员参与、社会共治。落实党委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各方责任,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社会参与,组织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升社会公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第三节 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2025年,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风险防控、基层基础、应急救援、综合保障、社会协同能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整体水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有序有效应对各类事故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2.分类目标。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明晰高效。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职能划分、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应急管理机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大幅改善,履职能力全面提升,法治化、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设“权责明晰、保障有力、运行高效、处置有序”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应急管理法制体系。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县、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装备达标率100%

事故灾害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健全重大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防灾减灾和监测预警能力明显增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持续下降。气象灾害监测率达90%

事故灾害应急能力明显增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显著提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应急力量健康有序发展。应急指挥、应急通信、应急物资、紧急运输等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到2025年,全县、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成率达100%,社区应急救援站(微型消防站)建成率达100%

应急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科技支撑、人才保障、信息技术、产业资源更加有力,应急管理科技创新理论研究取得新突破,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具有应急管理相关学历、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不低于在职执法人员的75%

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升,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发挥,应急管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3.核心指标。

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核心指标

序号

指标内容

预期值

指标性质

1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9%

约束性

2

5年累计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2起以内

约束性

3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37.5%

约束性

4

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1%

预期性

5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

1

预期性

第三章主要任务

完善应急管理“一个体系”,建设物资储备救援“一个基地”,搭建应急综合信息、应急综合指挥“两个平台”,锤炼应急救援、消防救援、社会救援“三支队伍”,提升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指挥决策、救援实战、社会动员“五种能力”。

第一节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健全行政管理。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行业监管部门组织指导、乡镇(街道)政府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行政体系建设,健全行政管理“县、乡镇(街道)二级体系”和“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社(组)四级网络”。全县33个乡镇(街道)的应急办,开展基层应急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应急管理机构设置,改善装备配备条件,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明确村(社区)应急工作责任人和专(兼)职人员,整合基层网格员资源,明确应急管理网格工作内容。推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设村(社区)应急服务站。完善工业园区安全监管体制,设置独立的安全监管机构。

强化统一指挥。建立完善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的县应急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统筹事故灾害救援全过程管理。推进现场指挥部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制定现场指挥决策规范,提高现场处置统筹协调和指挥保障能力。制定《指挥中心运行管理办法》《事故灾害现场救援规范化操作准则》,健全应急救援技术指挥官队伍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厘清行政指挥和技术指挥的职责边界,规范现场处置流程。进一步健全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县减灾委员会“两委”,安全生产领域的道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建设施工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矿山安全、旅游安全、城市运行安全、消防安全、工贸安全、特种设备安全10个专项办公室,以及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4个专项指挥部的职能,强化应急管理机构辅助决策指挥职责和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监测预警、善后处理与恢复重建等职能,明晰各部门职责边界。

优化应急协同。建立县级党委政府定期组织召开应急议事协调会议机制。建立各部门和相关单位灾情报送、会商研判、预警发布、物资共享、联合处置等联动协同机制。推动行政区签订跨区域、跨流域应急联动协议,构建应急联动、协同指挥等工作机制,强化事故灾害信息和应急资源互联互通、信息共建共享。进一步完善驻奉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的程序办法,强化军地联动指挥、灾情通报和兵力需求对接,形成明确的指挥、协调和保障协同关系,提高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置效能。

完善规章制度。全面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重庆市消防条例》《重庆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深入研究应急管理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应急管理规章制度。采用和遵循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应急管理标准,加强事故总结与建立评估标准,为应急工作深入开展提供规范化的制度保障。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隐患排查清单和执法检查清单“三标合一”。

压实管理责任。落实党政领导责任。持续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责任人同为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层层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把安全发展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纳入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压紧部门监管责任。按照“三必须”要求,压实负有安全监管责任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确保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全覆盖。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压实全县各级水利、规划自然资源、林业、气象等部门的自然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和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和抢险救援职能职责。建立完善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权力及责任清单,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和责任模糊地带。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坚持“日周月”隐患排查工作。以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为主线,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制定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评估标准。推动企业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完善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向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根据《重庆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总监制度实施办法》要求,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组建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团队。督促企业加强安全技术设备设施升级改造,推进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建设。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严格追责问责。严格生产安全事故“一案双查”和“三责同追”,对典型事故查处实施挂牌督办。完善重大灾害评估和事故调查制度,加大对失职渎职和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建立党政领导干预行政执法、事故查处和灾害调查评估公开通报制度,依法依规追责问责。定期开展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回头看”。严格目标考核,推动年度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延伸至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完善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举报和自然灾害风险报告奖励制度。探索出台基层应急管理人员人文关怀、表彰奖励对应急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的政策。

第二节 建设物资储备救援基地

建设县应急救援中心。按照“一区两群”发展格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灾害事故特点,建设奉节县应急救援基地。形成森林防火救援、矿山应急救援、危化事故救援、防汛抗旱救援、地质灾害救援、旅游景区救援、水上应急救援和卫生防疫支援的“7+1”应急救援功能。形成辐射渝东区域应急救援,补充渝东区域综合应急救援和应急保障能力。

建设应急救援实训基地。建成一批面向社会公众的快速应急队伍及应急科普场馆。致力于打造成渝东区域及辐射渝陕鄂边区先进的集科普、智慧、教育、实训、救援为一体的高科技、沉浸式安全教育体验馆、应急训练教育基地、应急救援队伍、产学研一体化,面向全县及周边区县的“文旅+应急”青少年研学基地。建设具有教学、模拟多种灾害场景,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急救医疗设备、救援器材及医学仿真模拟教具等硬件设施,能接纳800名学员规模,满足多种形式的灾害救援和应急救护等技能训练。培训基地建设一批高水准、专业化的师资教官队伍,具备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民兵训练相结合,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应急救援训练基地作用。开展景区、山地、校园、自然灾害、水上应急救援等训练,扩展对企业和社会公众开展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应急处置操作培训、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培训等。将对降低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安全生产及社会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健全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建立以市级库(含区域库)为依托,以县库为支撑,乡镇(街道)储备点为基础的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县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按照国家应急物资储备指导目录,补充县库物资储备。县级紧急转移安置物资储备保障标准5000人,多灾易灾或偏远乡镇应达到200人。针对重要民生商品等应急物资,支持社会责任储备建设,建立健全重点企业最低库存制度。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物资管理、储备、调运、使用、回收、进退出保障工作机制。充分依托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整合应急物资保障数据资源,加强应急物资分类编码和信息化管理,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应急物资管理方面的应用。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应急物资协同保障、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统一协调指挥配送全县各类应急物资,建立应急协调物流联动机制,推进调度平台对接,衔接县物流运输部门或企业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完善运输资源调运、征用、补偿、结算等配套政策。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航空、水路、邮政快递、仓储配送的比较优势,完善多式联运应急物资投放模型,依托大型骨干物流企业开展应急物资配送。落实紧急运输绿色通道,健全应急优先通行机制。加强交通应急抢通能力建设,推广运用高技术配送装备,支持危险地区、隔离区推广使用无人机、智能配送机器人、智能快递柜等,实现“无接触配送”。

第三节 搭建两个平台

1.应急综合信息平台。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物联感知、卫星感知、航空感知、视频感知和全民感知五类途径,对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实行动态监测,打造“感知网络”,为应急管理业务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源。建设指挥信息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通信网,完善与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内网、互联网安全互联,构建“应急通信网络”,实现有线、无线和卫星通信融合互通。依托应急管理部应急云和重庆市政务云,配合构建“重庆应急云数据中心”,服务应急管理业务应用。

推进智慧应急生态建设。全面汇聚共享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数据,形成重点行业领域风险监测预警“一张图”,建设应急管理安全监管执法系统,推动网上执法、电子文书等新型执法模式,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的灾情信息汇聚、现场动态研判和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打通应急现场数据链,强化现场信息采集、现场组网,提高体系化作战支撑能力,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高网络安全态势分析能力和主动防御能力。

加强智慧应急信息化建设。深化“互联网+应急”,整合全县规资、交通、水利、气象等单位的信息化资源,做到一个应急管理平台一体化联动,实现“足不出户、运筹帷幄、令达千里”的智能化办公。推进“物联网+应急”,录入所有车、路、地灾点等一切可视可控物体信息,做到全业务覆盖、全流程控制,确保服务对象精确到人、到点、到岗。全面应用“大数据+应急”,完善基础台账和动态数据库,多参数进行关联分析,有效界定安全隐患,实现事前介入机制,控制事态发展,实现本质安全。

2.应急综合指挥平台。

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设以事件信息管理、值班管理、材料上报管理、统计报表管理、通讯录管理的值守应急系统。依托应急地理空间信息,实现对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信保障等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及空间管理,实现对各类应急资源的储备情况、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跟踪的应急资源管理系统。构建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的监测信息与风险分析结果的汇集、抽取的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构建各级各类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大型活动预案以及企事业单位预案的数字化预案管理系统,推进应急管理部门系统内数据共享、外部门数据互通,汇聚互联网和社会单位数据。实现突发事件的趋势预测和综合研判的输助决策系统。综合多方面信息(事件进展、现场情况、空间位置、周边资源等),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结合应急通信系统,实现科学决策、快速指挥、统一调度的指挥调度系统。通过PDA终端采集突发事件现场信息,包括现场图片、现场视频以及文字信息等,及时将信息报送给应急指挥中心,使指挥部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突发事件现场信息的移动指挥系统。结合应急信息源的建设现状与应用需求,建设包含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事件信息库、预案库、知识库、案例库、文档库等的应急数据中心。各种地理信息、基础信息(包括重要防护目标、救援队伍、应急物资等)、事件信息,空间信息数据和应急业务数据融合与集成的应急地理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值守应急、决策会商、指挥调度以及支撑信息化指挥平台的基础设备运维场所,即应急指挥场所。采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等科技手段,通过图像传输系统、音视频信息控制等系统的一体化建设,有机地结合现有系统和资源,形成高效运转、功能完善、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视频指挥体系,本地、远程灵活控制,智能化、一体化管理的综合应急指挥平台。

第四节 建强三支队伍

1.建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全面提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整合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加强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全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技能比武竞赛和跨区机动演练。完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指导目录,加强队伍先进适用装备配备。强化多灾种专业化训练,提高极端条件下综合救援能力。建立县、乡镇(街道)二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全面提升专业救援能力。突出强化抗洪抢险、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森林防灭火、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电力和通讯抢险等领域的专业救援能力;组织或依托有关单位,组建各级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改善队伍装备配备、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优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结构和布局,建成森林、防汛抗旱、地震地灾、水上、矿山、危化、工贸、隧道、山地、航空、通信、电力、运输、卫生、环境、城市管理、人防等领域事故灾害专业救援(保障)队伍。依据《重庆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分专业制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标准。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比武,优化协同调度和应急保障机制。加强智能无人救援、特种救援等设备装备配备,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优化应急管理队伍结构。配齐配强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干部队伍,提高应急管理干部队伍专业人才比例,构建结构合理、梯次完备、衔接有序的人才格局。加强应急系统人才交流,建立机关、基层双向挂职锻炼机制和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安全监管人员与企业人员双向挂职交流机制。拓宽应急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育供给渠道,鼓励采用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专业人才。严格监管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选用标准。

加强人才技能水平培训。推动职业培训转型升级,完善人员定期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分级分类对应急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及应急救援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开发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培训课程,将应急管理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必修内容。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消防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培训与管理。开展基层应急管理人才、基层网格员、特种作业等人员培训,突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建立应急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激励办法。

加强应急管理智库建设。健全县应急管理专家库,完善领域分类,规范专家选聘流程,健全管理、使用、考核、培训机制。打造应急专家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在应急管理方面的技术服务、决策咨询、监督检查、抢险救援等方面的作用。

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探索应急管理基层治理新路径,进一步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努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完善建立基层应急队伍体系,指导企业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化,整合各类网格资源,明确基层网格员险情灾情和重大隐患报送、交通劝导、科普宣传、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完善安全隐患和灾害信息直报、定期发布机制,打通应急管理“神经末梢”。大力发展应急志愿服务,完善志愿者管理相关办法,保障志愿者权益、规范志愿者管理。

2.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

补齐消防执勤人数缺口。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要求,一级站消防员按30人一45人配备,县城2个消防救援站,目前实有执勤人员共53人。消防救援队伍职能任务已从处置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加上县城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水域、山地等救援任务繁重,对于消防员的数量及质量都提出较高要求。“十四五”期间全县拟招录30名政府专职消防员,每年招录6名,以满足灭火救援实际需要。

强化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加快壮大政府专职消防队伍、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志愿消防队伍和微型消防站力量,广泛开展大练兵、大比武、大培训,培育过硬本领和战斗作风。根据辖区警情类型、地理位置、人口面积、经济水平和火灾危险性等情况,规划组建永乐镇、汾河镇、五马镇3支乡镇专职消防队。凝聚专业化消防作战力量,推动高层建筑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其次,奉节县城水系发达,县境内长江干流41.5公里,有梅溪河、大溪河、石笋河、草堂河、朱衣河等主要河流,亟需充实水上救援队伍力量。结合实际需求,县城规划于2023年建成1支水域救援专业化队伍。同时开展恶劣环境心理、复杂危险环境适应性和灾害模拟处置训练,提高灾害事故处置能力,打造应急救援“拳头”力量。

3.加强社会救援队伍建设。

鼓励社会应急力量发展。全面摸排社会应急力量,建立社会应急力量档案资源库。指导社会应急力量建立队伍管理、人员备勤、训练演练等工作制度,强化应急能力准备,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紧急运输等。定期开展社会应急力量能力分类分级测评,建立激励机制,按国家有关规定表彰或奖励作出重要贡献的社会应急力量,明确因应急救援导致伤亡的抚恤政策。将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加强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加大军地统建力度,多措并举提高民兵应急力量抢险救援能力。加强军地沟通协调,建立组织指挥和联动机制,实现军地应急力量共建共训。科学制定装备配备规划,支持民兵应急力量装备建设。组织开展民兵应急力量联考联评和事故灾害综合应急演练。

第五节 提升五种能力

(一)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1.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预报。

强化风险和隐患信息动态监测。加强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地震、地质、气象、洪旱、森林草原等自然灾害监测网站点布局,逐步完善“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事故监测系统。在重点行业企业推行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探索建立企业主体、政府监管、第三方服务的安全风险监测防控机制,实现风险精准化管控治理。

完善事故灾害预警和信息发布。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精准度和覆盖面,提高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精准发布能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覆盖率达100%,大江大河短期水文预报准确率达到95%,中小河流短期水文预报准确率达85%,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45分钟。推动气象、地震、水利、自然资源、林业、公安、经信、住建、交通、文化旅游等县级涉灾部门制定相关灾害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风险分析研判机制,健全事故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

2.注重风险源头预防管控。

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推动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建立重大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明确相关部门风险管控责任。把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纳入城乡规划、产业规划、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在工程建设和项目运行全过程实行风险管理。

严格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准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加强高危行业领域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建立健全高危行业准入前的安全风险评估论证机制,对不符合相关安全条件的严禁准入。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禁止在长江干流岸线三公里范围内和重要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

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在全县范围开展洪旱、地质、森林草原火灾、地震、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开展重点风险隐患调查与评估,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全县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库,修订奉节县风险源分布图、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中心城区地质灾害影响图。

3.加强应急预案准备。

健全应急预案管理机制。依据《重庆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优化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划分标准,加强应急预案的统一规划和分级分类管理,严格落实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报备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定期评估修订机制和刚性要求。强化上下级预案、同级预案、政府与企业预案、相邻地区预案等相关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依托国家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和智能化应用。

推进应急预案编制修订。依据《重庆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强化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完善突发事件分类和分级标准,规范应急响应分级。按照基于情景构建的应急预案编制技术应用,完成县、乡镇(街道)、园区、村(社区)、各企事业单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修订。编制重要目标、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预案演练评估。编制应急预案演练指南和评估标准。开展常态化重大事故灾害应急演练,重点加强“双盲”演练。与毗邻县联合开展应急演练,共同做好区域重点部位事故灾害应对。“十四五”期间,每年组织开展1次县级综合应急演练。

4.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建设应急避难场所,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平灾结合、就近避难”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满足发生突发性灾害时的应急救助和保障因灾需避难人员的基本生存需求。出现地震、台风、洪水、地质灾害、火灾(含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加强人员疏散。充分利用校园、广场、公园建设为应急避难场所。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设施,加强应急避难场所运维管理,全县共计108个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统计表

序号

应急避难场所

地址

1

乔木广场

永安街道乔木街1

2

渝东巴蜀中学

永安街道山谷街118

3

地王广场

永安街道少陵路1

4

奉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永安街道少陵路209

5

奉节县实验中学

永安街道少陵路79

6

永安小学

永安街道诗城西路50

7

三台小学

永安街道诗仙西路137

8

太白公园

永安街道诗仙西路160

9

奉节县县府广场

永安街道县政路88

10

香山小学

永安街道香山街39

11

香山公园

永安街道羽声街123

12

香山廉租房广场

永安街道竹枝路888

13

诗城路小学

鱼复街道办事处诗城西路50

14

报国路小学

鱼复街道报国路165

15

奉节县诗城广场

鱼复街道公平巷与永安路交界处

16

康宁社区广场

鱼复街道康宁社区东坡街168

17

步云社区鑫苑广场

鱼复街道夔州路建设银行旁边

18

奉节县辽宁小学

鱼复街道明良街51

19

人民广场

鱼复街道人和街62

20

行知技校老校区

鱼复街道诗城路六号桥

21

夔门广场

鱼复街道诗城西路滨江国际外

22

永安中学

鱼复街道诗仙东路93

23

广厦希望小学

夔门街道巴原街363

24

三国苑公园

夔门街道宝塔坪社区居委会

25

行知技校

夔门街道诗城西路103省道与G42沪蓉高速交叉口北150

26

夔门高级中学

夔门街道鱼复路555

27

奉节职教中心

夔州街道大槽社区3

28

胡家社区办公地

夔州街道胡家社区2

29

滨河公园

夔州街道胡家社区2

30

体育馆

夔州街道清水社区夔州西路

31

奉节中学操场

夔州街道魏家社区2

32

奉节县西部第一小学

夔州街道紫云街1

33

朱衣中学

朱衣镇黄果村2

34

旧屋基广场

安坪镇大保村1组旧屋基广场

35

长梁子小学

安坪镇藕塘社区3组长梁子小学

36

韩家坝广场

安坪镇三沱村4组村办公室广场

37

山庙村广场

安坪镇天鹅村4组山庙村办公室广场

38

安坪镇滨河公园

安坪镇下坝社区2组广场

39

文家湾广场

安坪镇小治村11组村办公室广场

40

新铺广场

安坪镇新铺村2组广场

41

八阵村应急避难场所

白帝镇八阵村8组便民服务中心

42

浣花社区

白帝镇浣花社区1组便民服务中心

43

白帝小学旁边的广场

白帝镇浣花社区5

44

柑子社区居委会广场

草堂镇柑子社区2组居民委员会广场

45

毛坪村小学操场

草堂镇毛坪村4组村正北方200

46

欧营村委会广场

草堂镇欧营村71

47

石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大树镇石堰社区6组中心广场

48

黄龙小学

长安土家族乡八角村5

49

九里场镇广场

长安乡九里社区1

50

汾河卫生院广场

汾河镇白水村4社白水池电站旁

51

白水池广场

汾河镇白水村汾河小学旁

52

汾河中学操场

汾河镇白水社区3组汾河中学

53

汾河小学操场

汾河镇白水社区4组乡道Y402西

54

竹柿坪广场

汾河镇白水社区居委会广场

55

曲龙小学操场

汾河镇大洪村3组曲龙小学

56

落阳村小操场

汾河镇落阳村1

57

天池小学操场

汾河镇天池村2

58

长龙中学操场

公平镇车家居委会1

59

车家社区

公平镇车家社区355号旁

60

公平中学操场

公平镇公平居委会7

61

下广社区广场

红土乡下广社区11组卫生院后面

62

重庆雅攀农业开发公司

甲高镇红龙社区297号旁

63

龙山新广场

甲高镇龙山社区9662号旁

64

康坪九年一贯制学校

康坪乡小湾村4

65

小湾社区居委会办公室

康坪乡小湾社区4组小湾广场

66

龙桥乡小学

龙桥乡瑞丰社区1组龙桥乡小学

67

平安小学操场

平安乡平安村2

68

和平村和平小学

平安乡平安社区4社省道504

69

红园村广场

青莲镇红园村二组广场红马路旁

70

建农村小学

青莲镇建农村小学操场

71

金凤村小学

青莲镇金凤小学操场公桃路金凤段旁

72

金凤村广场

青莲镇五组广场金凤新农村广场

73

中心小学

青莲镇中心小学操场公桃路新政段旁

74

青莲镇中学

青莲镇中学操场政府路旁

75

青龙中心小学广场

青龙镇柑坪社区1

76

柑枰社区文化广场

青龙镇柑枰社区1

77

青龙上庄小学广场

青龙镇上庄村5

78

两河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石岗乡两河社区2组石岗乡卫生院旁

79

三叉溪小学操场

石岗乡鹿坡村与田树村交界处

80

罗汉村应急避难场所

石岗乡罗汉村5组原罗汉乡政府

81

瓦坪村应急避难场所

石岗乡瓦坪村1组秋田小学下行100

82

太和广场

太和土家族乡太和小学上方150米处

83

祥和广场

吐祥镇奉利路祥和广场

84

龙泉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吐祥镇龙泉社区2

85

五马镇政府应急避难场所

五马镇厂河社区5

86

厂河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五马镇厂河社区5组场镇下街

87

尖峰小学应急避难场所

五马镇厂河社区8社尖风小学

88

兴隆小学

兴隆镇三角坝居委会六组

89

兴隆镇繁荣中学

兴隆镇三角坝居委会五组

90

兴隆镇中学

兴隆镇三角坝居委会五组999

91

兴隆广场

兴隆镇三角坝社区居委会5

92

兴隆镇第二完全小学

兴隆镇友谊村3

93

岩湾小学

岩湾乡岩湾小学操场

94

岩湾乡政府

岩湾乡政府旁广场

95

羊市镇政府广场

羊市镇15333

96

大淌村小

羊市镇大淌村8

97

灯塔村村民委员会

羊市镇灯塔村2

98

红旗村村民委员会

羊市镇红旗村13

99

万兴村村民委员会

羊市镇万兴村12

100

兴安社区居民委员会

羊市镇兴安社区3

101

鱼灯社区居民委员会

羊市镇鱼灯社区17

102

羊市镇中心小学校

羊市镇渔灯社区15

103

江南小学

永乐镇陈家社区江南小学

104

永安中学南岸校区

永乐镇诗城路133

105

永乐镇铁甲村小学

永乐镇铁甲村民委员会

106

永乐镇永乐小学

永乐镇幺店村1200

107

红椿社区居民委员会

云雾土家族乡红椿社区6组居民委员会办公室场镇广场

108

码头村村民委员会

云雾土家族乡码头村3组村民委员会办公室居民点广场

(二)强化监管执法能力。

深化行政执法改革。整合有关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以及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有关应急抢险和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方面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职能,组建县、乡镇(街道)两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合理划分执法管辖权限,实施分级分类精准化执法。

营造依法执法环境。持续推广“互联网+执法”。完善执法人员交流培养和考核奖惩机制。实行执法事项清单制度,防止不合法不合理执法现象。建立完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权责清单,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过程全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执法效果评估和重大案件复核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责任追究衔接制度。推进执法办案评议考核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建立执法效果监督评估机制。

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专项整治。制定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加强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建立危化品运输信息共享平台,实行废弃危险化学品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处置单位清单化管理。整治工贸企业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危化品超量、超范围储存等突出问题,强化危化品重点环节、领域的“打非”工作。

矿山专项整治。落实国家相关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厉打击私挖乱采行为。打造安全、绿色、智慧矿山,实现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推动非煤矿山发展规模化,完善非煤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严格规模和数量控制,强化安全环保条件,实施非煤矿山关停并转,新建大中型矿山3座,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60%以上。推进非煤矿山采掘机械化,鼓励企业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机械和工艺,重点岗位、危险作业机械化率达到100%。推进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企业重点危险岗位视频监控智能化建设。健全完善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强化安全技术管理,落实安全技术“总工程师制度”;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享受更多优惠政策挂钩机制。加快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实现全县尾矿库100%视频监控。

消防专项整治。实施消防“生命通道”打通工程,“一区一策”综合治理。实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提升计划,强化高层建筑火灾隐患治理。提升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能力,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将老旧小区、消防安全治理列入民生实事工程,持续开展家庭生产加工作坊、彩钢板建筑、“三合一”场所、城乡结合部、物流仓储、农村地区等火灾隐患治理。推动建立基层消防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和城市消防大数据库,实现与市级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信息互通,全县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信息共享。针对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新材料新业态火灾风险,优化落实防控措施。

道路运输专项整治。加快临水临崖、连续长陡下坡、急弯陡坡、平交路口等重点路段和危桥改造整治,加强城市桥梁隐患排查治理和滨江快速路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客货车产品准入、一致性监管,依法淘汰隐患问题车辆,分步实施800公里以上道路班线客运退出客运市场或者转为包车客运。严格治理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常压液体危险货物不合规罐车、非法夹带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在用“两客一危”车辆和公交客运车辆安装使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严格落实农村客运班车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加强延伸到农村的城市公交车安全监管,禁止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农村地区通行有乘客站立区的公交车辆。建立危险货物运输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危险货物电子运单,推动部门共享相关数据,推进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管理。建立治超信息监管系统,整治“百吨王”,理顺信息传递层级,畅通信息传递渠道,严格落实治超“一超四罚”措施。贯彻实施《重庆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待修订版)。建设全县统一的120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加强交通事故救援“绿色通道”建设。

水上交通及其他交通运输专项整治。切实加强“四类重点船舶”和长江干线、地方水域安全监管,督促港航企业严格落实“日周月”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加强船舶港口的风险分级管控,强化非法采砂、船舶超载、冒雾航行、违规夹带危险品等非法违法行为治理,持续深化航运枢纽专项行动、桥梁防碰撞专项行动、载运危险化学品船舶治理、危险品港口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无人机与其他飞行器管控。强化长江干线客(滚)运输安全监管,推进智慧海事工程建设。开展航运堤防护岸除险加固专项行动。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交通运营管理,健全综合交通枢纽安全监管协调沟通工作机制,严厉打击违规施工作业、私搭乱建、堆放易燃易爆危险品等危及城市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严格落实邮政快递企业主体责任,规范企业协议用户安全管理,完善寄递渠道安全联合监管机制。

建设施工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全面排查利用原有建筑物改建成酒店、饭店、学校、体育馆等人员聚集场所安全隐患,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违规改变建筑主体结构或使用功能等造成安全隐患行为,落实建筑物所有权人主体责任。强化因工程建设导致城市道路塌陷事故隐患治理等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强化危大工程安全管理,落实防高坠措施,督促企业对临边、洞口、攀登、悬空和交叉作业部位等区域实施重点防护。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推动智慧工地建设,实施建设施工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核查等制度措施落地力度。严格查处建设施工领域安全生产突出违法行为。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施工安全管理,强化农村住房安全监管。

工贸专项整治。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对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企业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重大事故隐患实施定期调度、“销号管理”,并持续开展粉尘涉爆、涉氨制冷和有限空间作业的“四涉一有限”专项整治。对使用具有燃、爆、毒等理化性质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由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聚焦重大安全风险、重大安全隐患和突出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坚持完善标准化评审和执法检查“二合一”,建立完善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分类分级推进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岗位达标,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并开展园区外分散企业“搬、改、关”专项治理工作。

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建立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动、区域协作、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形成覆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加大打击故意隐瞒、偷放偷排或违法违规处置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力度。重点整治危险化学品经营、使用、储存单位等可能存在的违规堆存、随意倾倒、私自填埋危险废物等问题。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设置符合要求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鼓励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的企业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

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持续推动油气管道和城镇燃气管道隐患整治,严格落实油气管道和城镇燃气管道法定检验制度。以“互联网+”等信息化为手段,建设智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发挥电梯96333应急处置平台运行效能,推动电梯物联网技术落地,推进气瓶质量追溯系统建设,用好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和市特种设备信息一体化平台,构建信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联合惩戒。建立完善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标准规范。扎实推进电梯按需维保新模式。

旅游专项整治。依法严格落实旅游安全监管责任,推动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明确专项监管部门和职责,指导市场健康发展。开展旅游安全专项治理,加强对飞拉达、玻璃廊桥、索道等高空设施规划、建设、运行监管,对乡村旅游和民宿进行安全指导,持续开展安全性系统评估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旅游安全突出违法行为。建立旅行社动态管理机制。规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对在线旅游等新兴业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加强旅行安全提示。

功能区专项整治。严格工业园区进园入园项目准入,开展园区建设项目区域整体安全评价,完善园区安全保障设施。开展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高风险化工园区严禁新建、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严控改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园区一体化、封闭化管理。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建成园区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

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加强业务培训,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方式,健全执法制度。提高监管队伍执法能力,每年组织一次监管人员业务培训。推进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统一执法装备、制式服装、标志和执法用车配备,完善现场执法、远程监察、事故调查的工作条件,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专业化水平。

提升救援队伍装备现代化水平。加强奉节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通信、信息化保障等配套性装备建设,重点区域、重点专业及拳头力量配强应对超常条件下灾害事故及特种灾害事故的专业化处置救援装备。加强应对大型自然灾害的防汛抗旱装备、森林灭火装备、地震地灾救援装备、水陆空一体化物资投送等装备配备建设,大力推进先进适用救援装备在应急救援队伍试点配备和示范应用。推动快速机动作战队伍主战装备器材小型化、轻型化和多功能化,提升应急救援人员的个体携行和带载能力。加强基于5G、工业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在矿山(井)、山林、特殊空间的物联网络技术装备应用,推进防汛抗旱、森林灭火、危化救援、矿山救援、隧道救援等特殊、危险环境条件下无人智能装备应用。

实施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按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加强执法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进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执法专业装备、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制式服装等配备应用,强化执法用车保障,提高执法装备现代化水平。

提高事故灾害风险防范物防技防水平。加强平战结合防救一体的防灾减灾装备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安全运行、重大基础设施等灾害快速响应技术装备,以及智能化、无人化快速处置修复技术装备的应用。加强安全生产风险感知和防范设施设备建设,重点加强化工生产、油气管道、矿山安全监测与智能预警装备应用,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换岗”行动。

(三)提升指挥决策能力。

完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按照“统筹规划、集约建设”原则和“平台化、服务化、组件化、共享化、标准化”要求,借助全市实施县、乡镇(街道)两级应急指挥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县、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应急管理领域核心业务数字化迭代升级,逐步将分散、异构的原有业务系统和新建业务系统整合,实现行业部门数据资源融合,对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和应用支撑,打造业务协同、统一指挥、高效运转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将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有效融合,实现重大安全风险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数据全面汇聚共享,大幅提升风险早期识别和智能预警能力,提高灾情研判和辅助决策智能科学水平。

科技辅助指挥决策。依托安全生产云计算平台,采用云化、微服务技术路线,以云服务模式,“模块化、组件化、智能化”的设计思想,将应急管理工作中不同专题进行综合分析,自动生成日常监管报表,辅助应急管理工作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预判,掌握重点方向,抓住关键问题。基于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搭建互联互通的应急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基于政府政务云平台部署,促进应急管理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利用和协同共享,提升基础设施利用率,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应急业务应用快速部署,保障业务应用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充分利用应急管理大数据治理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射频识别、视频图像、红外探测等先进的感知技术,构建全域覆盖的应急管理感知网络,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响应、处置、救援能力。

(四)提升救援实战能力。

1.提高指战备战能力。

强化知识储备,打牢指战员理论基础。要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重点训练内容来抓,坚持正课和“八小时”以外学习常态化制度,积极开展业务学习、战例研讨,认真研究灭火、防汛等救援技能,着力提高指战员的业务理论知识水平,切实提高指战员理论水平、灾害现场处置和灾害救援实战能力。

科学体能训练,切实提高指战员业务素质。坚持“练为战”的指导思想,紧盯实战需求与体能短板,坚持全员参训、干部带训、严格施训,从增强指战员身体素质、业务技能水平着手,突出练兵经常性,严格按照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详细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安排好训练内容。

紧盯熟悉演练,提升指战员攻坚打赢能力。积极组织指战员深入辖区重点单位进行熟悉,着重对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企业、高层建筑和城市综合体进行联合实战演练。对人员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及公共娱乐场所等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加大火、电、人员的熟悉力度,同时加大对旅店、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和宾馆商场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熟悉力度,切实提高队伍初战控制能力。积极开展消防实战演练,尤其注重复杂情况下救人、供水、破拆、排烟、通信联络等救援行动的重要环节,加大训练力度,提高训练效果,全面提升队伍指战员处置灾害事故的实战能力,确保队伍能够随时“拉得出、打得赢”。

落实执勤备战,加强器材维护保养工作。积极联系地方车辆维修定点单位对在用消防车、应急救援、通讯指挥等车辆进行换季维护保养,认真排查车辆安全隐患,及时更换和补充润滑油、防冻液,加强车辆电、气线路和制动、轮胎、灯光等的检修保养,并对执勤车辆涉水部位进行防寒处理。抽查驾驶员职责及交通规则,抽考执勤车驾驶员实地驾驶技术和车辆状况。严格落实“车场日”、交接班等制度,深入开展“每天一小时”装备熟悉操作制度,保证了各种装备的完好率,确保各类抢险救援器材能够发挥最大作用。认真落实战勤保障遂行机制,完善应急保障预案,加强战勤保障演练,储备充足的保障器材。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灾害抢险救援战斗中的油料、器材、药品、食品、饮料等物品的及时充足供给,扎实抓好战备执勤保障。

2.加强统筹协调能力。

树立“大应急”观,加强应急管理顶层设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大应急”理念指导下,构建起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为切实防范化解区域性、大范围的重特大突发事件,高效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

建设统筹协调的联动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内部高效协同。优化应急管理部门内部结构,强化涉及应急管理的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形成统一指挥、权责一致的扁平化组织体系,县应急管理部门内部以及平行部门之间高效协同。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应急外部协同机制,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协同。通过“合作协议”“联动协定”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关系,有序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建立平战结合的物资保障体系。整合卫生、消防、民政、水利等部门应急物资和场地,统筹建设全县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采购供应制度、物流调配制度,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确保应急物资保障可控高效。主动吸纳社会资本,鼓励公民和社会力量提供资金支持,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加强应急管理物资和经费的捐赠管理,依法规范慈善募捐行为,引导各方依法有序参与应急慈善捐赠。

3.加强灾后恢复救助。

健全灾害救助机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制度,健全受灾群众应急期救助、过渡期救助、遇难人员家属抚慰、冬春生活困难救助和旱灾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引导心理援助和社会工作服务参与应对突发事件,加大受灾群众心理援助。

规范灾后恢复重建。科学开展灾害损失评估、次生衍生灾害隐患排查及危险性评估、住房及建筑物受损鉴定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完善评估标准和评估流程,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方案。统筹推进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有效整合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工程等政策。加强自然灾害救助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群众自然灾害救助政策知晓度。加强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强化恢复重建政策实施监督评估。

4.着力夯实安全保障基础。

改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新建农村公路严格落实“三同时”要求,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按照有关标准设置交通安全、防护、排水等附属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加强农村公路隐患排查和整治,提升农村公路设施服务和安全水平;加强农村公路应急防灾抗灾救灾保障能力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排查整治生命防护工程隐患,新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0公里。强化城市交通运行保障,推动沿江交通设施安全加固。完成1座桥梁护栏升级改造,改造普通公路危旧桥梁15座、隧道1座,治理普通公路地质灾害5处。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54.16万平方米。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同步改造消防设施,市政消火栓与城市新(改)建道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实现全县范围的城镇市政消火栓建有率达到100%。持续推进老旧电梯改造更新。建立应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管理系统。

推进防灾减灾基础工程。系统布局防洪减灾设施,统筹推进城市堤防、排水管渠、排涝除险、蓄水空间等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排涝应急能力。完成8座小型水库整治和除险加固。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地震安全保障,实施地震易发区农村民居加固工程。推进全县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系统建设,在森林草原火灾高风险区等重点区域和关键部位新建森林草原火情智能监控系统。加强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站、森林消防水池、防火阻隔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多灾统筹、提级扩能。

5.提升城市运行安全水平。

开展以市政公用设施、地下基础设施、老旧人防工程、城市公共空间等为重点的城市公共设施安全专项体检。对城市道路、桥涵等重点部位进行排查,采取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推进油气长输管道占压、交叉穿越、间距不足、地质灾害等隐患整治。全面排查燃气场站、加气站、管网等设施,严格落实燃气企业和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依法推动餐饮场所等安装燃气报警装置。加强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城市地下管线、醇基液体燃料、成品油、城市排水、生活垃圾填埋场及渣土受纳场、城市照明及户外广告设施、人防工程等城市敏感点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各类平台建设,实现联动互通、信息共享,加强城市运行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应对处置。依法打击城市违法建设、损坏公共设施、侵占公共空间、渣土车辆违法运输倾倒等行为。开展城市内涝点整治专项行动,补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短板,有效提升排水防涝应急能力。

6.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防治。

洪旱灾害防治。强化大中型水库、水电站、重点城镇、在建水利工程、山洪灾害危险区、重点区域等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制度。重点开展全县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风险普查,制订全县洪水风险区划图。加快防洪抗旱重大枢纽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堤防除险加固、山洪灾害治理、防洪排涝治理。针对超标准洪水、干旱制定洪旱防御预案,开展洪水灾害隐患调查,干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充分利用调查、评估成果绘制洪水特征值图表和中小河流洪水淹没范围图。

地质灾害防治。全面推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隐患排查、监测预警、避险撤离、应急响应、应急处置、调查评估规范化建设。落实基层地质灾害监测责任和防灾责任,将监测、处置和防治责任落实到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和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县地环中心“四重”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求落实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进一步实施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项目建设,持续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加快推进三峡库区后续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实施。滑坡、崩塌、危岩、塌陷和塌岸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治理80处,搬迁避让24处,专业监测6处,搬迁避让结合群测群防4处,搬迁避让结合专业监测3处,工程治理结合专业监测1处,专业监测结合群测群防39处,纳入群测群防地灾点1564处。

地震灾害防御。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及风险预评估,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实现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常态化。按照一般建设工程、学校和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建设工程、农居工程分类推进抗震设防要求的落实。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完成县域内重点地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构建县级地震应急信息服务平台,地震应急响应辅助决策信息和应急处置流程等可视化。完善县级地震震情灾情紧急快报、应急保障和地震灾害事件处置、协调机制,加强地震应急协调联动。规范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提升地震现场调查和灾害损失评估水平。配合市级实施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依托市防震减灾服务云平台建设县级防震减灾服务云平台,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地震应急响应与处置,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

森林草原火灾防治。进一步完善森林草原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落实县、乡镇(街道)森林草原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属地管理责任。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加大旅游景区、农林结合部的火源管控力度,认真落实松材线虫疫木焚烧规定。加快推进建设火情瞭望塔、监测哨、电子监控、防火蓄水池、防火隔离带、防火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森林火灾卫星遥感监测系统1套,搭建林火视频监控系统193套。在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区域建设森林防火检查站62个、消防蓄水池51座、消防储水箱100个、防火步道617.6公里、防火公路720.6公里、林下通道681公里、生物阻隔带61.3公里。在重点林区道路附近设置防火宣传牌500个、宣传碑50个,架设电子语音宣传杆73个。

气象灾害防治。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平台,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配置移动气象应急指挥车1辆、便携式移动微型气象站2套。加强灾害性天气的联合应急演练和应急技能,实现与多领域、多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实现气象灾害高风险区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完善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全媒体准确及时无偿向社会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机制。提升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着力提升灾害天气敏感行业预警管理水平,增强行业预警发布及响应时效。

(五)提升社会动员能力。

1.建立社会动员机制。

建立健全社会动员的约束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动员工作顺利开展。以人为本、依法动员、分级、分类、分阶段、有条件的强制性、合理补偿、军地结合、平战结合为应急社会动员的原则。对动员主体和对象进行责权划分,明确基层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所要承担的责任,完善对应急救援工作有功的奖励机制,建立社会动员制度。将社会动员体现在应急预案中,让社会动员所集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在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各个环节都参与进来。

建立社会动员的长效机制,克服运动式动员的弊端。常态动员与非常态动员相结合,社会动员与突发事件监控、预防相结合。重视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中潜在的巨大力量,强化日常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开展社会动员的人才,激励公众积极参与到应急管理工作中来。

2.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加强巩固宣传教育阵地。丰富宣传教育载体,充分利用户外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广告牌、公共车辆视频广播、农村广播等媒介载体加强应急安全宣传教育。鼓励主流媒体开办应急管理节目、栏目,大力拓展微博、微信、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和自媒体宣传渠道,开发具有应急文化特色的融合产品。

加强应急科普宣传教育。深化应急文化实践研究,巩固和拓展全民安全素养提升渠道途径,探索建立安全素养指数评估管理机制。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宣传普及,兴起全民学习热潮。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建立常态化普法教育机制,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法制讲座。强化应急宣传报道,加强与融媒体中心充分合作,全面系统报道我县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重要决策部署、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应急准备与应急救援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打造应急管理科普基地,建设网上科普宣教平台、应急虚拟体验馆。积极参与重庆市应急科普资源库建设,以“安全生产月”、“森林防灭火宣传月”、“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周”、“世界急救日”等为主要载体,共同推动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

3.完善多元市场参与机制。

推动第三方技术服务。推动行业协会学会的发展、自律,培育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等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鼓励其以独立法人单位开展评价、评估、咨询、培训等技术服务。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制定政府购买应急管理服务指导目录。推动第三方机构参与企业安全管理服务,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发展巨灾保险,发挥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作用。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灾害事故风险防范、损失补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等高危行业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发挥事故预防和赔偿保障作用。

健全信用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采购、紧急征用、自愿捐助、紧急运输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诚信制度和信用记录,强化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将安全生产、消防重大违法行为纳入联合惩戒“黑名单”。

4.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

开展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依据《重庆市安全发展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评审程序及创建标准》(待制定),开展安全发展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建成以中心城区为基础,带动周边、辐射乡镇、惠及民生的安全发展型城市,为奉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第四章重点工程

第一节 风险监测与灾害治理工程

1.自然灾害风险调查隐患排查工程。

摸清我县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编制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

2.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建设。

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建设1436处,运用综合遥感识别技术,实现地质灾害早期识别,运用自动传输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实现地质灾害预警提前发布。

3.智能气象协同观测系统建设。

在中小河流、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暴雨灾害高风险区、天气系统上游区、高海拔地区等监测薄弱区新建或升级2个多要素自动气象站。

4.县城区易涝点专项整治行动。

补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短板,开展城市内涝点整治专项行动。率先完成主干道、立交下穿道、低洼地等区域整治。到2025年底,完成高铁片区水系整治工程等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项目建设9个,开展易涝地区治涝点6处,增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提高城市排涝应急能力。

5.大型桥梁安全防护提升工程。

夔门大桥横跨长江,对大桥桥梁进行修缮,完善车行系统、构建便捷步行通廊、优化安全防护等,提升桥梁交通功能和安全水平。加强城区如李家沟、奉中沟等的山洪灾害监测,以及对箱涵沟的定期清理维修。

第二节 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1.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工程。

打造全县应急指挥中枢,建设县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信息汇集、决策支持、指挥调度、会议会商及值班备勤等指挥中心功能;具备救援队机关驻地、队伍营地、日常训练、教育培训等救援中心协调功能;具备重大事故灾害应急物资装备、应急通信、科技智力支撑等保障中心调度功能。

2.建设应急救援基地工程。

建设奉节县应急救援基地。统一协调指挥配送全县各类应急物资,建立应急协调物流联动机制,推进调度平台对接,衔接县物流运输部门或企业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突出救援支持、协同调度、队伍驻地、综合训练、教育培训、装备保障等功能,形成辐射渝东区域应急救援,补充渝东北区域综合应急救援和应急保障能力。

3.航空救援基础设施建设。

借势重庆市航空应急中心和万州区域航空应急中心的应急救援力量,根据森林区划建设航空消防站,依托现有学校操场、应急避难点、广场等公共资源,布局2个临时起降点。建设航空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作战指挥信息化、扁平化、一体化。

第三节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工程

1.县应急物资储备工程。

建设县应急物资储备库,包括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房、室外货场、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救援物资等。在全县33个乡镇(街道)应急办建设物资储备点,提升奉节县应急救援物资保障能力。

2.县应急管理执法装备配备工程。

按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标准,为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乡镇(街道)执法队伍统一着装,补充配备执法装备、执法车辆、远程监管设施、智能监管设施。

第四节 智慧应急信息化工程

1.县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

建设成集“视频监测监控、隐患排查、违法抓拍、数据分析、远程调度、应急指挥”和“视频会商、视频会议”及灾害信息发布于一体的“智慧应急”信息系统平台。争取市应急管理局为县应急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应急指挥平台配置统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

2.县智能气象预报系统建设。

智能高分辨率预报系统。应用新一代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和智能融合预报系统;为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提供运维服务。建设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智能天气预报系统、智能气候业务系统,提升气象预报系统智能化水平。

3.县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完成奉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硬件设施和软件升级改造。建设村级预警工作站。实现全媒体快速精准发布预警信息。

4.县防震减灾信息服务平台。

配合市地震局建设1个市级防震减灾服务云平台,涵盖地震监测预警、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策略、抗震设防需求、应急辅助决策、科普宣传与舆情导控、防震减灾政事管理等专业信息处理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

第五章保障措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规划保障机制,充分履行应急管理工作职责,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强化风险防范,构建全方位、多层级、管长远的应急管理发展保障体系,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第一节 加强组织保障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及应急救援的具体行动中。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年度工作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将本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和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实施。强化规划实施协同推进机制,落实规划实施责任,确保规划实施有序推进,确保重点工程有效落地,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第二节 加强经费保障

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按照事权划分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各级财政对规划实施予以合理保障。完善政府投入、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应急资金保障机制,继续落实应急管理领域专项资金政策。统筹资金使用,整合优化资源,形成政策合力。

第三节 加强监测评估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制度,由县应急局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建立客观、科学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丰富监测评估方式,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

第六章 重点项目清单

本次规划投资按2021年价格水平估算,以项目估算工程量为基础,通过市场综合单价综合估算后得出单个项目投资。本次规划项目共计4个,共计投资2.5345亿元。本次实施规划资金筹措方案,充分考虑项目的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性质和国家现行的投资政策,并参考同类项目以前的投资构成,资金筹措来源主要为中央预算资金、市级补助资金、县级配套补助和社会投资四个方面。

奉节县应急管理“十四五”重点项目清单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地

投资估算(万元)

备注

1

奉节县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值班)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

奉节县应急管理局办公大楼3

345


2

奉节县应急物资储备救援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

奉节县朱衣镇

12000


3

奉节县应急管理基础建设工程

各乡镇(街道)

7000


4

奉节县智慧应急建设项目

奉节县应急管理局办公大楼,各乡镇(街道)

6000


奉节县应急管理“十四五”重点项目清单明细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项目建设主体

项目建设地

拟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万元)

建设年限

1

奉节县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值班)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

新建

奉节县应急管理局

奉节县应急管理局办公大楼3

建设面积为300m²,包括指挥大厅、会商室、应急广播室、值班室以及动力机房、信息化系统配套及辅助场所

345

2021-2022

2

奉节县应急物资储备救援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奉节县应急管理局

奉节县朱衣镇

占地面积68亩,建筑面积19300m²。物资与装备库3000m²,综合楼3300m²,会议室1000m²,体验馆500m²,宿舍楼600m²,招待所3000m²,食堂1200m²,车库及设备用房3000m²,训练场地39000m²。包含办公室、展览室、会议室、档案室、阅览室、交通及配套设施;VR体验馆、应急安全体验馆、应急器械展示区、3D影片放映区、交通安全演示区;宿舍楼;招待所;室内训练场馆;室外训练场;报告厅;食堂;车库及设备用房;大门及相关配套工程。

12000

2022-2024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项目建设主体

项目建设地

拟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万元)

建设年限

3

奉节县应急管理基础建设工程

改建

奉节县应急管理局

各乡镇(街道)

按照《安全监管职业能力建设标准》规定,完善乡级应急、安全监管机构必需的基础设施,执法装备、救灾物资储备等。

7000

2022-2025

4

奉节县智慧应急建设项目

新建

奉节县应急管理局

奉节县应急管理局办公大楼,各乡镇(街道)

硬件设备:智慧应急前端感知系统,包含:森林防火云台50个,城市高空监测200个,河流水库水位监测站点50个,地质灾害监测站点50个,危化品、安全生产监测站点60个,空气污染监测站点20个,应急指挥无人机10套;后端硬件设备,包含:基础云计算服务资源池、云存储资源池、云物联资源,网络安全以及交互(应急一张网);33个乡镇(街道)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指挥中心大屏、音频系统、控制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等。

软件设备:智慧应急平台,应急融合通讯模块,感知物联联网模块,智慧应视频会议频调度模块,高精度地图使用服务以及三维倾斜摄影数据采集等。

6000

2022-202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