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落实全国、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促进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建设,12月18日,重庆市第七届“渝创渝新”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在奉节开赛。来自全市128支代表队,近1000名参赛代表将在奉节角逐沙场、勇较高低,充分展示团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水平,掀起全市崇尚技能、激励创造的新热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职教社主任沈金强出席并宣布开赛。奉节县委书记张果,县委副书记、县长巩义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向益平,县政协主席吴康轩,县领导张迁、昌世华、杨卫出席开赛式。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市职教社常务副主任王林主持。
上午9点,沈金强宣布重庆市第七届“渝创渝新”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开幕。
沈金强指出,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重要职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重庆职业教育基础扎实,势头良好,被教育部纳入技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省市。本次大赛旨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促进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希望全体参赛选手赛出风采,赛出水平,赛出成绩,共同将“渝创渝新”创新创业大赛打造成为一场聚人心、增共识、树形象的职业教育盛宴。希望各位评委遵守竞赛规则,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认真负责,严格把关,确保竞赛顺利进行。
沈金强强调,劳动铸就精彩人生,时代呼唤大国工匠。全市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树匠心”作为弘扬工匠精神的根本,把“育匠人”作为弘扬工匠精神的基础,把“出精品”作为弘扬工匠精神的目的,把职业教育打造成重庆的一张亮丽名片,助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建设职业教育强市汇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受张果委托,巩义胜在致辞中代表奉节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祝贺。他说,近年来,奉节县全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加快构建“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进双赢”的职业教育新格局,大力实施“夔州英才集聚”工程、“夔州工匠”培养计划,积极推广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全县职业教育发展向好、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渝创渝新”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是推动教育端与产业端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是弘扬工匠精神和劳动风尚的重要平台,是广大青年追逐创业梦想和展示非凡才华的重要舞台。奉节将以承办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创新创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迭代完善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不断厚植创新创业土壤,全力把奉节打造成创新蓝海、创业沃土、创客乐园。
开赛式上,参赛选手代表、评委代表分别宣誓。
据悉,“渝创渝新”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自2017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七届,参赛人数累计达500多万人次,已成为全市职教系统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赛事层级高、社会影响大的一项综合性赛事,为优化全市职业教育创新创业育人环境,提升广大师生创新创业热情,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大赛以“职教育工匠 双创筑梦想”为主题,由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奉节县人民政府主办,来自全市128支代表队,近1000名参赛代表云集奉节,将以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创新创意四个组别,通过项目展示和现场答辩的形式,角逐沙场、勇较高低,充分展示参赛项目团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水平,集中检阅全市职业教育的最新进展和重要标志性成果,全面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
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市职教社、各区县职教社相关负责人,市级本科及职业院校相关负责人,市中职学校校长参加开赛式。
12月18日晚,重庆市第七届“渝创渝新”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在奉节县职教中心闭赛。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吴萍;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市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王林;市教委副主任杨卫军;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向益平;县领导昌世华、杨卫出席闭幕式。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迁主持。
本次大赛经过校级初赛、市级复赛、市级决赛,共有重庆市奉节职业教育中心的“匠心·智造——让5000万扁平足‘弓’起来”等40个项目获得一等奖,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的“赤道星——中国气象服务先行者”等77个项目获得二等奖,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的“高空卫士——塔机安全监控系统”等120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刘志强等470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19个 单位获得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