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千家万户。为进一步规范全县农村宅基地建房秩序,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合法利益,奉节县坚持“四强化”不断提升农村宅基地管理水平,有效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分工合作,打造多跨协同体系。一是规范审批。出台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文件,明确村民申请—村民小组讨论公示—村级组织审查—乡镇联审联办—乡镇政府审批—县级部门备案“六步”审批流程,实行现场踏勘、批后放线、基槽验收、竣工验收“四到场”全过程管理,严格“拆旧建新、一户一宅”建房规定。二是网格管理。与33个乡镇(街道)签订委托执法协议书,委托其负责辖区内宅基地日常监管,初步建立起网格化管理体系,有效实现了执法力量下沉。三是分片督查。将全县分为3个片区,组建3个督察组,每组5人,分别由县农业农村委、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城市管理局执法支队长任组长,实行每月一督察、每月一会商、每月一通报,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强化能力提升,打造有效管理队伍。一是培训扩面。聚焦宅基地审批、管理、执法、矛盾化解等重点内容,组织33个乡镇(街道)经发办、规建办、农服中心近150人开展专题培训,有效提升基层一线人员农村宅基地管理水平。二是装备升级。加大宅基地管理工作保障力度,县级执法队伍、乡镇(街道)空间移动信息管理平台(手持勘测打点设备)配备率已达40%,有效推动宅基地信息核查实时化、精细化。三是科技赋能。开发“奉耕码”小程序,提供占地类型在线查询服务,方便拟建房自助完成初步选址,累计提供查询5.27万次,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好用活“慧执法”APP平台,实现检查记录全程可查询、可追溯,促进宅基地执法检查更规范、更精准。
强化宣传引导,打造普法宣传品牌。一是编制普法宣传“顺口溜”。编制浅显易懂的普法内容和宅基地审批流程图,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广泛宣传宅基地和耕地保护政策,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共计发放宣传袋、宣传资料5000余份,张贴展板、标语45处。二是组织学法用法“结对子”。组建“小板凳服务队”,开展“春雷护农·送法下乡”巡回宣传活动,广泛与高素质农民、致富能手、在乡在村大学生等新乡贤“结对子”户创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涵盖100多个村(社区)。三是开展广播宣传“巡回讲”。编制农业普法宣传通用广播稿,利用广播村村响、广播车、乡村大舞台、各类活动广泛宣传宅基地政策,让“法治之声”回响在乡村。
强化问题化解,打造快查快办机制。一是线索来源机制。设立举报电话,落实24小时值班人员,全时段接受群众举报;建立宅基地管理工作微信群,固定及时沟通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确保及时有效处理县违建整治办、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及各乡镇(街道)反馈的各类问题。二是问题核查机制。实行乡镇(街道)初步核查、执法支队现场核查、有关部门联合研判“三重”核查方式,对各类线索深入研判、严谨定性,推动问题化解主体更加精准、化解方式更加有效。三是限期整改机制。对经核查属实的问题,按属事属地原则,分户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单位,建立限期销号台账。今年以来,共整改农村宅基地建房问题39件,强制拆除历史遗留违法问题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