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征求《奉节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
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猪稳产保供的工作部署,推动我县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我委现草拟了《奉节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请结合工作实际,对文本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并于2025年8月28日前,将修改意见通过愉快政反馈至联系人处(联系人:李勇;联系电话:13752846773),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附件:1. 《奉节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
2. 修改建议、意见反馈表
奉节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8月26日
附件1
奉节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5—2027年)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按照《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猪稳产保供的工作部署,推动我县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底,启动50万头优质生猪产业发展全产业项目,年出生猪70万头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到2027年底,全面建成50万头优质生猪产业发展全产业项目,年出生猪80万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链条完善、竞争力强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稳产提质工程
1. 强化龙头带动,推进全链建设。依托龙头企业,扎实推进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盘活青莲镇繁育场,规划建设1—3个现代化良种繁育场,年提供断奶仔猪50万头,为新型家庭农场提供优质的猪苗保障。(牵头单位:县国资管理中心,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司法局、县经信委、县规资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生态环境局、青莲镇、大树镇)
2. 创新模式推广,提升规模效益。推广“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新型代养合作模式,统一提供优质健康猪苗、营养方案、疫病防控、技术指导,实行保价回购,引导发展家庭农场100家以上,实现年出栏生猪80万头。(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经信委、县规资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
(二)实施规模养殖工程
3. 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为每个猪场制定“一场一策”改造方案,分年度、分批次对全县年出栏500头以上(含规划扩建达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予以扶持。通过圈舍改(扩)建、设施升级、扶强壮大、新建发展等措施,推动全县养殖规模化率稳定达到50%以上。(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经信委、县规资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生态环境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各乡镇)
(三)实施科技支撑工程
4. 建设数字化运行平台。打造生猪产业数字化平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广电子耳标、智能测温、饲喂、环控和可视化监管等系统,强化营养调控与疫病防控,提升养殖自动化、智能化和生物安全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经信委、县发改委、县科技局、各乡镇)
5. 推进未来猪场建设。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大脑+未来猪场”模式,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养殖环节的应用,提升产业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力争建设未来猪场5个以上,打造智能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养殖样板。(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经信委、县发改委、县科技局、各乡镇)
6. 强化技术推广服务。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壮大专业队伍,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人次以上。依托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推广实用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和服务组织组建技术团队,提供全链条服务,提升养殖户科技应用水平。(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各乡镇)
7.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深化与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合作,成立生猪研究中心,在育种、营养、防疫等领域联合攻关,研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建设科技示范站、技术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基地各1个,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科技赋能产业提质增效。(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各乡镇)
(四)实施绿色发展工程
8. 推行清洁养殖技术。推广清洁养殖技术,应用节能减排措施和绿色饲料,支持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提升资源化利用。到2027年,设施配套率达100%、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推进兽药减量化,全面发展生态养殖。(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
9. 加强种养循环利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鼓励养殖场(户)与种植主体签订粪污利用协议,在本地优先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行“猪—沼—橙(粮、菜、药)”等循环模式,逐步构建场内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实现养殖与种植协同绿色发展。(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配合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
(五)实施联农惠农工程
10. 用好存量资源。鼓励支持国有平台、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通过流转、租赁、入股等方式,盘活空栏猪场、闲置资产等,发展生猪养殖,增加农民收入。(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配合单位:县国资管理中心、县规资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
11.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牵引,推行“统一供苗、防疫、供料、技术、回收”的“五统一”运营模式,带动生猪产业发展。加强对中小养殖户帮扶,支持适度规模和合作经营,健全联结机制,每家龙头企业至少带动50户,实现技术同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配合单位:县规资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
(六)实施产品加工工程
12. 建设生物发酵基地。依托本地资源建立生物发酵饲料基地,利用柑橘渣、橄榄渣、尾菜及中药副产物等地源饲料,推动降本增效,力争成本下降10%以上,提升产品品质与肉质风味。(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配合单位:县经信委、县规资局、县林业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市场监管局)
13. 壮大精深加工产业。坚持延链补链思路,积极招引建设 猪肉精细分割加工厂、腊肉制品深加工厂、宠物饲料厂、猪副产品加工厂各1个,全面提升产业链后端加工能力和产品多样性,推动生猪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显著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牵头单位:县经信委,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规资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委)
(七)实施品牌营销工程
14. 加强品牌培育。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培育产品品牌1~3个,围绕荣昌猪区域公用品牌,构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级品牌体系,推动企业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精准触达目标消费群体,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配合单位:县商务委、县市场监管局)
15. 拓展品牌营销。借助生猪产业数字化平台,拓展消费场景。加大生猪电商达人培育力度,拓宽电商和新媒体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品牌消费体验馆、电商直播基地等,打造营销新场景,全面提升品牌传播力。(牵头单位:县商务委,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市场监管局、县城运中心)
(八)实施质量监管工程
16. 强化产品监管。严格落实源头管控,健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管理机制,规范养殖场日常管理。严厉打击养殖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依托生猪产业数字化平台,全面推行“一猪一码”全流程溯源管理。(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配合单位:县商务委、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城运中心、各乡镇)
17. 加强流通监管。完善猪肉产品全流程追溯体系,规范市场流通主体行为,健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强化监督检查,确保猪肉产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安全可控。(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配合单位:县商务委、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各乡镇)
(九)实施动物防疫工程
18. 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属地主责、场户主体、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的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体系。
每年开展2期以上技术培训,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分类指导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养殖主体疫病防控能力,确保规模养殖场主要疫病强制免疫率100%、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100%。争取全市申报创建疫病净化场、无疫小区2个以上。(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委,配合单位: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
(十)实施金融保障工程
19. 开发“生猪产业贷”等信贷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开展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对符合条件的种猪场和规模猪场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和建设项目贷款,并按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0%给予贴息补助;坚持应保尽保,财政承担保费80%,提升风险保障能力。(牵头单位:县金融服务中心,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
四、保障措施
建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工作专班,实行挂图作战,并将目标任务纳入乡镇、部门考核,压实各方责任。每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重点支持标准化猪场建设改造、种质提升、设施设备升级等关键环节。优化管理服务,落实“放管服”改革,对养殖场建设相关审批实行联审联批,简化程序、缩短时限。强化技术支撑,深化产学研合作,健全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