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奉节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政策解读
日期:2022-04-05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依据

(一)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制定《规划》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细化具体化,对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深化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依据

1.《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

4.《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

5.《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6.《奉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时期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7.《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二、《规划》编制过程

本《规划》自2020年6月启动以来,经过前期调研、集中编制、征求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审议等阶段,最终形成《奉节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奉节府发〔2022〕16号)。

(一)前期调研阶段

按照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组建《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制定编制工作方案,明确编制的目标、任务、进度及组织保障。组织《规划》编制单位开展基础调研、政策梳理和课题研究等工作,注重向市科技局对接汇报和周边区县交流学习。2020年8月,形成《奉节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

(二)集中编制阶段

一是完成奉节县“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评估,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总结成绩、剖析问题。二是开展《规划》编制对接,准确把握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尤其注重与《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跟踪对接,及时吸收最新成果,在框架格式、内容指标上相协调。三是研究细化《奉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时期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国家创新型县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谋划符合奉节县实际的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任务和方向,2021年4月形成《规划》讨论稿,其间多次修改数易其稿,于2021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

(三)征求意见阶段

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注重听取吸纳各方意见建议,增强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主要向市科技局、县级部门、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以及公众,通过函询、调研、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先后共收到57条意见建议,大部分合理的建议都得到采纳。同时通过县司法局的合法性审核意见。

三、框架内容与目标设置

(一)框架内容

《规划》全文共分十一章,在表达形式上,采取正文加专栏的形式。

第一部分(第1章),主要是对奉节县“十三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回顾和总结,指出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第二部分(第2章),主要是剖析科技创新发展机遇挑战,分析“十四五”奉节县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三部分(第3-10章),明确深化国家创新型县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实施路径(第3章);提出三大体系建设(第4-6章),包括创新体系、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明确四项重点任务和举措(第7-10章),包括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发展民生科技。该部分突出了奉节县在国家创新型县建设、“三大体系”和“兴业兴城”等重点战略对科技的需求。

第四部分(第11章),是规划组织实施保障内容,提出从组织领导、政策投入、实施考核和营造氛围等方面强化保障。

(二)目标设置

到2025年,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再上新台阶,发挥科技创新在奉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初步建立起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创新企业为主体、促进科技成果应用为目的、政策服务创新为支撑、制度创新为保障的科技创新体系,综合创新实力在渝东北处于领先地位。

具体指标的设置采取纵向结合和横向对比的方法,以《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为基础框架、参照《奉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时期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已定目标数据,整合成13项主要指标。


“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 完成值

2025年  目标值

指标属性

1

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1.3

2

预期性

2

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0.4

1

预期性

3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5

10

预期性

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2.68

3.8

预期性

5

科技型企业(家)

399

1000

预期性

6

高新技术企业(家)

17

35

预期性

7

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个)

28

40

预期性

8

市级科技特派员(人/年)

30

35

预期性

9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4.19

5

预期性

10

技术合同成交额(万元)

1200

8000

预期性

11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7.2

18

预期性

12

森林覆盖率(%)

63.04

≥65

约束性

13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353

≥330

约束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