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解读  > 新闻发布
【喜迎党代会 建功十四五】紧扣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建设三峡腹心综合交通枢纽 ——专访县交通局党委副书记陈鹏
日期:2021-11-03

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建设先行。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在全国脱贫攻坚和全市交通建设三年行动等大的政策叠加下,奉节县抢抓机遇,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铁公水空”立体综合交通架构形成,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五年来,奉节县交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十四五”我县交通将如何发展,高铁时代到来我们又将如何应对,近日,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专访了县交通局党委副书记陈鹏。

记者:陈书记,您好!过去五年,我县交通发展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绩?

陈鹏:过去五年,我县抢抓机遇,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综合交通格局实现跨越。铁路、机场实现“零”的突破,高速公路由线变网,“一纵两支”内河航运网已形成,国省干线为骨架的地方公路网日渐完善。“铁公水空”的综合交通格局初步形成。特别是通过建设玉带双珠、机场路、伍家嘴大桥、康乐互通、关门山大桥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全县群众的出行条件,为构建1小时奉节通勤圈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是农村公路获国家级荣誉。“四好农村路”实现行政村通畅率100%、客运通达率100%,组通达率100%、组通畅率90%。2018年,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三是道路管养成为全市样板。率先在全市推行利用公益性岗位设置“里程长”制、建设“三合一体”公路养护牌,为全市农村公路管养推行“路长制”、规范道路标识标牌、提升路域环境,提供了经验。

四是交通扶贫任务圆满完成。135个贫困村实现组通畅率100%、客运通达率100%;乡村公路“里程长”累计解决1291名贫困户就业问题,圆满完成“两通”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

五是交旅融合水平有力提升。完成了白帝城通景公路、桃子山支线旅游公路、大风垭至乌云顶等38个旅游交通项目;在“九天龙凤”、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沿线,打造了3个市级规范化养护站;开通了巫山机场、万州北站、万州机场至白帝城景区3条客运专线,实现城区客运枢纽至景区线路全覆盖,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夯实了基础。

六是水运码头全面规范提升。重拳整治长江及梅溪河流域乱占岸线、乱建码头等现象,整治7家非法码头、取缔8家不符合规划和环保要求老旧码头、完成8家老旧码头规范提升。积极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及市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按要求完成梅溪河流域金盆码头、寂静港环保问题整改。

同时,在推进全覆盖客运网络、绿色智能交通等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行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水上交通连续18年实现零事故、零死亡“双零”目标。道路交通连续10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记者:请围绕“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谈谈未来五年我县交通如何发展?

陈鹏:1.“十四五”期间,我县交通建设的工作目标是:以建设三峡腹心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紧扣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全力推动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基本建成“衔接顺畅、转换快速、高效便捷、安全可靠、智慧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半小时周边区县、1小时奉节、2小时主城”的目标,推动我县从“交通大县”向“交通强县”转变。

2.具体的工作举措:一是打造多层次铁路网络,加快形成“一高两普”的铁路网。一高即郑万高铁、两普即安张铁路、沿江铁路,形成“两横一纵”格局,实现客货多式联运,通达全国。

二是构建“两横两纵”广覆盖高速公路网,努力实现乡镇半小时上高速。两横即G42沪蓉高速、沿江南线高速;两纵即G6911安来高速、巫奉利高速。

三是构建“一港五区”的现代化港口集群,充分发挥重点港优势,辐射带动周边。一港:夔门(白马)重点货运港;五区:宝塔坪、县城三马山两个客运作业区,康乐红湾子、安坪、大溪河三个货运作业区。

四是构建“一场两点”便捷性航空网络,提供快旅慢游、舒适高端的航空服务。巫山机场(4C级)为“一场”,白帝城、天坑地缝通用直升机场为“两点”。

五是构建“十八射多联多支”的多层级公路网。实现国道100%达二级、省道100%达三级公路标准,所有乡镇、园区、A级景区通三级公路,所有村委会通双车道,所有村民小组通硬化路。推进“大桥长隧”项目建设,开建“一铁一高两桥两隧一路一港”(即:安张铁路奉节至巫溪段,沿江南线高速万州至巴东段,长江二桥、宝塔坪大桥、半岛隧道、巫奉利高速公黄隧道、南滨路、夔门港)。

记者:高铁时代即将到来,我县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如何应对?

陈鹏:高铁时代的到来,将会对我县交通运输方式带来深远影响,随着高铁开通,对城市接驳运输能力的需求增加,城市公共交通压力将明显增大。为应对这一新的形势,保证全县交通运输市场平稳、有序过度,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全面优化市场供给结构。加快推进道路运输供给侧改革,优化运力结构,逐步取消800公里以上超长线路客运车辆,改为小型定制包车运输;推进县际班线、农客班线车辆置换提升,逐步实施19座以上班线客运车辆“大改小”,力争2025年前固定班线客车座位数下调20%。支持现有道路运输企业向旅游包车、货运物流、运输服务站等其他领域分流发展。

二是科学规划运输网络布局。全面提升高铁站与中心城区、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以城区游客集散点、商圈、学校、医院等场所为重点,完善高铁站至后山、吴家湾、老城等城市公交主干线,建立“一环三横多纵”的城区公交网络。开通高铁站至白帝城、“九天龙凤”“三峡第一村”等重点景区旅游专线,实现城景无缝衔接。

三是规范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持续加大全县客运市场规范化管理力度,大力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及秩序整治工作,为旅客出行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