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培育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三年
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2022年9月2日,奉节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奉节县培育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奉节府发〔2022〕46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有关政策,现作如下解读。
二、基本原则
《行动方案》的制定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加快聚集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活力;
(二)坚持规划先行,以县城为重点、中心乡镇为支点,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联动促进的培育建设格局;
(三)坚持对标先进,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融合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现代潮流,提升奉节消费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体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促进商旅文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共享发展。
三、主要思路举措
(一)聚焦“消费载体”,打造消费目的地。实施城区商业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打造一批高品质、有特色的县域示范商业设施,增强城区消费聚合效应;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提升农村消费服务能级;聚焦“孝心经济”、“银发经济”,打造一批特色康养小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聚焦文化、体育等消费方向,建设一批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时尚消费等新消费增长极。
(二)聚焦“消费品牌”,打造物美之城。围绕消费品工业,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开创自主品牌,打造“奉节造”拳头产品,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优化本地高品质产品供给;围绕创建市级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试点,创建“商贸+融合”示范品牌,丰富旅游景区与城市互动体验,以旅游带动商流,拉动城市文化旅游消费经济;深度挖掘本地美食特色,不断推陈出新,树立美食品牌,做大美食产业;聚焦“她经济”“童经济”“青经济”,开展知名品牌建设发展计划,提高高品质消费供给能力。
(三)聚焦“消费活动”,打造商聚之城。持续组织“爱尚奉节”消费活动,定期开展“奉上好品”电商直播节,提振消费信心;持续开展“一城一会一展”活动,以会引商,以展促销;举办好诗歌节、橙博会、攀岩赛、半程马拉松等节会、赛事活动,积极争取国家、市级论坛和行业峰会等大型会议在奉举办;丰富数字消费服务业态,依托商会大厦、能源大厦、高铁生态城等区域打造低碳数字产业园,引进京东科技等服务企业,打造数字产业服务平台,推动数字化消费发展壮大,带动消费迭代升级;引导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商圈、旅游景区等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线上线下消费高效融合。
(四)聚焦“消费通道”,打造集散之地。实施交通强县战略,建立完善面向全国、抵离便捷、接驳高效的交通网络,提升国际国内游客汇聚通达水平;规划建设多业态集聚的综合性商贸物流专业市场集群,推动商贸物流网络高效互联互通;统筹规划从县城物流枢纽到村(社区)末端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建立标准化仓储建设推进机制,加快建设标准化的通用仓储、智能仓储、绿色仓储,打造县城集中型仓储设施集聚区。
(五)聚焦“消费拓展”,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按照集聚发展、产城融合的原则,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升级发展,打造多元融合的服务业消费资源集聚地;着眼“一带一路”发展大局,主动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经贸功能,全面对接实施RCEP协议,推进开放平台通道拓展、平台建设;聚焦产业开放发展,精准定位特色产业外向型发展方向,结合地方优势,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全面扩大开放;立足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功能定位,突出各自优势资源,推动“奉节—巫山—巫溪”区域消费交流深度融合。
(六)聚焦“消费环境”,打造消费环境最优县。以创建示范试点城市为契机,全力创建成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巩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成果,打造城市新名片,提升城市软实力;打造高效运转的城市管理平台,创造便捷的消费环境;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管到重点,服务周全,提高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完善优化服务型平台招商引资政策和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培育政策,加快集聚优质市场服务主体,打造消费资源区域配置枢纽;实施“一站式”消费服务设施建设,线上线下结合,优化消费服务体验,提高消费便利度。
四、行动方案涉及的关键词、专业名词解释
(一)县域商业新地标。与飞洋集团合力建设“奉节·万达广场”,加快丰富城市消费业态,聚焦文化、商业、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商贸消费实体经济,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努力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挖掘潜力、彰显特色,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奉节的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为奉节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支撑。
(二)县域商业体系。提质布局县域商业网点、不断丰富载体功能业态、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持续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全面提升安全消费水平,建立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
(三)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示范试点。发挥奉节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融合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现代潮流,促进商旅文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带动全域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共建共享。
(四)“孝心经济”、“银发经济”。子女、亲友为表达自己对长辈的关爱而进行的消费。
(五)“夔府宴”。将盬子鸡、斑鸠叶凉粉、包豆腐等地域特色美食,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食品标准进行融合,统一制作标准,融入夔州文化元素,使文化与美食充分结合,秉承一品一故事,形成奉节美食名宴。
(六)中央厨房。采用巨大的操作间,专人负责采购、选菜、切菜、调料等各个环节,将半成品和调好的调料一起统一配送。
(七)“她经济”“童经济”“青经济”。围绕女性、儿童、青少年消费而形成了特有的经济圈和经济现象。
(八)“首店经济”。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在区域首次开设门店,使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九)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即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参加(“10+5”),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5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2020年11月15日举行,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
(十)跨境电商。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电子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电商物流及异地仓储送达商品,从而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十一)夜间经济。夜间经济是现代城市业态之一,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所包含的经济文化活动,其业态包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沐浴、美容美发、休闲、保健、学习、教育、歌舞、影视、娱乐等内容,是休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带动购物、餐饮、文化、娱乐、观光、旅游、健身、交通等多行业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极大地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